顯示具有 《左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左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如何閱讀左傳, 奠定堅實基礎

研究工作以正確解詁原典為根柢,能精準理解文獻亦有助於研究之深化,研究與文獻考箋二者初無分軒輊。如能循序漸進,勤奮閱讀,則研究成績之優化已得其肯綮矣。今分三階,敘明如何閱讀左傳:

(一) 進門閱讀法:
1. 左傳全譯:王守謙等
2. 左傳今注今譯:李宗侗

(二) 登堂閱讀法:
1. 編年體:
(1) 杜、孔注疏:
A. 十三經注疏本: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
B. 左傳會箋:日本竹添光鴻
C.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
(2) 服、賈古注:
A. 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清劉文淇等祖孫三代
B. 春秋左傳賈服注輯述:清李貽德
2. 紀事本末體
(1) 左傳分國集注:韓席籌
(2) 春秋三傳-亂世的青史:李孟生

(三) 入室閱讀法:
1. 導讀:
左傳導讀:張高評
2. 學史:
春秋左傳學史稿:沉玉成等
3. 史論:
東萊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傳文結構表

一、情節結構 :

(一)起源 :
寤生:「隱公元年.......公弗許。」

(二)發展 :
1.封京:「及莊即位,…子姑待之。」
(1)情節內容〈客觀史實〉:
A.姜氏請制。莊公:他邑為命。
B.段不度。莊公:焉辟害、不義自斃。
〈2〉莊公心裡:
A.容忍。
B.激怒而極力自制。

2.收貳:「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己。…厚將崩。」
(1)情節內容〈客觀史實〉:
A.段:貳於己。莊公:將自及。
B.段:收貳,至於廩延。莊公:厚將崩。
〈2〉莊公心裡:
A、B雖縱容而或已有除患之意。

(三)高潮 :
平叛:「大叔完、聚,…大叔出奔共。」

(四)結局:
1、置姜:「遂置姜氏于城颍,…既而悔之。」
2、潁考叔施及莊公:「潁考叔為颍谷封人,…遂為母子如初。」

二、左傳評論:

(一)書曰:「鄭伯克段於鄢」…難之也:
1.從反面指明兄友弟恭之重要性:
〈1〉段之責任:
A.段不弟,故不言弟。
B.如二君,故曰克。
〈2〉莊公之責任:
A.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B.不言出奔,難之也。

(二)君子曰:…其是之謂乎:
自潁考叔與莊公之對比,指明孝道之重要。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左傳傳授過程(戰國迄漢)

一、書成於戰國前期:

(一)三傳性質:釋經之傳
經文粗率,後人作傳以解經。據《漢志》著錄共有五家:1、《左氏傳》三十卷 2、《公羊傳》十一卷 3、《穀梁傳》十一卷 4、《鄒氏傳》十一卷 5、《夾氏傳》十一卷。《漢志》謂「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僅左、公羊、穀梁三家傳世,謂之「三傳」。《左傳》為「大經」,全文180273字,十三經中篇幅最長者。

(二)三傳版本款式與注疏:經、傳分合
《春秋》與三傳原「各自單行」,因《左傳》敘事詳細明晰,在流傳過程中,人們將二者編在一起,先經後傳;至杜預注傳,按「年」將經文列於《左傳》傳文之前,即今通行本款式;唐人孔穎達疏,今十三經注疏本也。
《公羊傳》乃東漢人何休《解詁》,亦按年合經、傳為一;唐人徐彥疏,今十三經注疏本也。近人蘇輿《春秋繁露注》、清人孔廣森《春秋公羊通義》、清人陳立《春秋公羊通義》是較好參考本。
《穀梁傳》則東晉范寧注,亦並將經、傳按年合併;唐人楊士勛《集解》,今十三經注疏本也。清人鍾文烝《穀梁補注》迺集大成之作。

(三)三傳書寫字體:今、古文
《左傳》成於戰國前期,自用小篆或大篆書寫,謂之「古文」。漢通行隸書,《公羊》定本成於西漢景帝,《穀梁》在景帝後,二傳當用隸體寫成,謂之「今文」。

二、戰國中期以後已廣為流行,時人愛好而摘錄成書:

(一)戰國楚威王太傅鐸椒曾摘鈔《左傳》,成《抄撮》一書,八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名為《鐸氏微》,《漢志》則謂三篇。

(二)戰國趙孝成王宰相虞卿採摘《左傳》,成《虞氏春秋》一書,共八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史記‧虞卿列傳》載之;孔穎達疏杜序引劉向《別錄》亦稱為《抄撮》,共九卷。

(三)西晉初,不準盜掘戰國魏襄王墓,得《師春》一書,則抄錄《左傳》中有關卜卦占筮文字,上下次第皆不異。杜預、束皙二人曾見其書,並以為抄錄者姓名。此後《荀子》、《戰國策》、《呂氏春秋》、《韓非子》、李斯無不徵引《左傳》。

三、漢代傳習:

(一)官方:
1、漢高祖<賜韓王信書>曾引《左傳》,文帝作詔書、武帝制令、哀帝封冊徵引更多。
2、西漢初,《公羊傳》「立於學官」;《穀梁傳》僅宣帝時立於學官。《左傳》則於民間傳授,西漢末劉歆方力爭「立學官」,東漢光武帝嘗立《左傳》於學官,旋又廢棄。

(二)私人傳習:
1、張蒼本:張蒼嘗為秦朝御史,主持四方所上文書。秦始皇採李斯議,行「挟書之律」,及漢初惠帝四年,除律,張蒼遂獻古文《左傳》,即《漢志》三十卷本;日本學者島田翰《古文舊書考》以為有經有傳。張蒼從荀子習《左傳》,後傳賈誼等。

2、二劉本:漢景帝、武帝時,魯恭王拆毀孔子舊宅,擴建宮室,於夾壁中發現《左傳》,用蝌蚪文書寫,失傳。西漢末哀帝時,劉向、劉歆整理「中祕書」,發現孔壁古文,島田翰以為有傳無經。劉歆獻給皇帝,請求立於學官,今文學派反對;二劉又從張蒼系統尹咸、翟方進習《左傳》,因兩本並無歧異,遂合而為一矣!二劉誦讀孔璧本《左傳》,自應改寫為漢隸也。

3、東漢末,綜合學派經學家鄭玄重《左傳》而大興。
(參考書目見授課大綱)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