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周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周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周易》64卦各卦結構─以〈乾〉卦為例

一.經:

(一)符號部分:卦形









(二)文字部分:

1.卦名、卦辭:


<乾>:元亨,利貞。

2.爻題、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屈萬里以<文言>所謂雖危無咎是也,惟漢至唐大抵以「夕惕若厲」為斷) 。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二.傳:

(一)<彖傳>:

<彖>曰: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二)<象傳>:

<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阮校:閩、監、毛本作「彊」)不息。(以上<大象>)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孔疏反復為進退也。阮:足利本「道」上有「之」字,一本無「也」字。《釋文》:「復」,本亦作「覆。)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造」,阮引《釋文》另云:劉歆父子作「聚」,按:「造」、「聚」聲相近。)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以上<小象>)

(三)文言:

<文言>曰: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 也。君子體仁(阮引《釋文》另云:京房、荀爽、董遇本「仁」作「信」),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阮引《釋文》另云:孟喜、京、荀、陸績「物」作「之」),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1.孔疏:明乾之四德]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阮略以正義本與石經合,《釋文》出「不成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阮:古本下有「者」字),潛龍也。 」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 「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何謂也?子曰:「 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阮:古本、足利本「與」下有「言」字)幾也。 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 進退无恆,非離群也。 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故无咎。 」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覩(阮引《釋文》引馬融「作」作「起」)。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 何謂也?子曰: 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2.孔疏:明六爻之義]

「潛龍勿用」,下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3.孔疏:論六爻之人事]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4.孔疏:論六爻自然之氣]

<乾>「元」(屈萬里謂下省「亨」字)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阮引《釋文》引一本「揮」亦作「輝」),旁通情也。「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5.孔疏:復說乾元之四德之義]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九四, 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 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案:阮據石經等版本,並引檀弓以為倒裝句法可從;《釋文》:「王肅本作愚人」,愚人、聖人相對為文,「唯」猶「是」也)!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6.孔疏此六節:更廣明六爻之義]

[引文依十三經注疏本]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周易》原始性質

《周易》原始性質可自其來源與占筮法說明:

一、背景:
古人對自然、社會現象之客觀情況與規律較缺乏認識,因之,產生卜或筮,求神指示。尤其上層人物,任何行動均先占卜吉凶。
商人卜甲、卜骨,以烏龜腹甲或牛胛骨卜吉凶。西周武王建周前亦卜甲,民國73年於陝西扶風岐山(周原)發現周原甲骨文;滅殷後,改用蓍草莖占卦。《周易》即後人將所占之辭加以彙整,以供占筮者參考,便於占卦。

二、占筮法:
周人占筮法甚繁,容進階研究及之,今略述唐人賈公彥《儀禮正義‧士冠禮》簡化版:
(一)成卦法:
不用竹籤,而以銅錢三枚入於竹筒中搖動,高舉而置於盤中,察其正、反面,可得一爻;演六爻,成一卦:
兩正一背→少陽→—­→7
兩背一正→少陰→––→8
三背→變爻老陽→□→9
三正→變爻老陰→ㄨ→6
(二)占卦法:
六爻中有一變爻,以變爻爻辭占之。
六爻中有二爻以上為變爻,以卦辭占之。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周易》名義

一、名稱:
《左傳》、《國語》、《周禮》稱《周易》,《左傳》、《戰國策》、《論語》、《管子》、《莊子》省稱《易》。戰國已稱之為經;漢武帝時置五經博士,書名方連言之,稱《易經》。

二、意義:

(一)「周」作為書名之義:
1、孔疏引鄭玄《易論》謂:「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
2、漢人《易緯》、孔氏謂書成於周代。

(二)「易」:

1、文字學上「易」字之義:
(1)本義:
王襄《殷契類纂》,金文 <毛公鼎> 、<盂鼎>已見其字,即《說文》「晹 」:「日覆雲,暫見也。」
《說文》一引祕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
《說文》:「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容齋隨筆:「身色無恆,日十二變,以易名經,取其變也。」
(2)引申義:引申之,而有變易、變化之義。

2、「易」作為書名之義:
(1)本義:
《周禮春官大卜》鄭注:「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
宇宙萬事萬物變動不拘,揲蓍以占吉凶也。
(2)引申義:
A、易簡:占筮得卦,所占係個別、具體之事。然編輯成書,將諸趨吉避凶之原則,加以系統化、抽象化,使之成為普遍規律。因變化不息之宇宙有其規律可知可行,吾人得以執簡御繁,謂之「易簡」。此說有據,《尚書‧大誥》:「爾時罔敢易法,…爾亦不知天命不易。」
B、不易:鄭玄從《易緯》說易有三義,又益以不易之義。
(參考書目見授課大綱)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