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經學概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經學概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春秋》與《左傳》

 

一、今文家以為《左傳》不傳《春秋》:漢代《淮南子》、賈誼《新書》、《史記》均引用《左傳》。劉向、歆父子尤喜愛《左傳》,劉向作《新序》、《說苑》、《列女傳》,採用不少《左傳》之內容;劉歆更竭力爭取《左傳》立學官,今文派反對理由之ㄧ即《左傳》不傳《春秋》。

二、《春秋》與《左傳》之雙重關係:

(一)經不能離傳:

1、有經之傳:

(1)釋書法:

A、《春秋》隱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左傳》隱元年:「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

此傳文對經文之說解有二:

a、 經文:「王正月」之「王」,傳文在其下加一「周」字,明此王係周王,

亦即魯「春正月」乃遵循周王所頒布曆法而定。

b、依《春秋》條例,魯十二君於其元年均應書「公即位」,蓋新君即位,而

本年無之。《左傳》加以解釋,因隱公只是代桓公攝政,其證有四:

甲、《左傳》隱元年冬十月改葬惠公,《左傳》云:「公弗臨。」

《左傳》又云:「惠公之薨也,有宋師,太子少。」

乙、《左傳》隱2年冬12月:「夫人子氏薨。」

隱3年夏4月:「君氏卒。」

丙、《左傳》隱公5年9月:「考仲子之宮。」

三年喪畢,隱公為桓公亡母別立一廟而落成之。此表示隱公將幼小之異母弟桓公視為魯君。

丁、《左傳》隱11年:「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大宰。公曰:『為其少故也,

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

可見隱公無意於留戀君位,將交還。

B、《春秋》隱公元年「鄭伯克段於鄢」傳: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2)補史:

A、《春秋》隱公11年11月:「公薨。」此隱公似病死,《左傳》補充史實,知隱公實被暗殺。《左傳》:「(隱公)館於寪氏。壬辰,羽父使賊弒公于寪氏,立桓公。」

B、《春秋》隱公元年「鄭伯克段於鄢」傳,除「釋書法」、「引君子曰」兩段,餘皆補史。

(3)引「君子曰」:

《春秋》隱公元年「鄭伯克段於鄢」傳:「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4)釋因:

《春秋》僖16年:「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左傳》:「風也。」

2、異經之傳:

襄27年經:「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左傳》:「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此經書12月,傳書11月,僅有一字之異,蓋《左傳》根據可靠史料訂正《春秋》之訛誤。

3、無經之傳:

隱公元年經共七條,傳文十四條,有七條為無經之傳;傳文且說明大史不書於經之故。如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

(二)傳亦不能離經:

1、經詳傳略:

《春秋》成17年:「夏,公會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左傳》:「公會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自戲童至于曲洧。」

2、無傳之經:

如隱公2年,經9條,傳只有7條。

傳之所以略經文不書,蓋《左傳》有一條例,杜預謂:「傳皆不虛載經文。」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