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SSCI

學者批大學獨尊SSCI 忽略教學

【聯合報記者王維玲/台北報導】2010/12/29

多位學者昨天批評教育部獨尊SSCI是「學術霸凌」,要求教育部與國科會重新檢討人文社會學科的評鑑標準,將學術自由還給教授,找回大學求是、求真的精神。

政大教育會、教改總體檢論壇與台灣競爭力論壇日前發起「反對獨尊SSCI、找回大學求是精神」連署,反對政府獨尊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發表量,罔顧理工科學與人文科系的學術性質差異,也造就各大學獨尊研究、忽略教學及服務的扭曲風氣,要求教育部與國科會重新檢討人文社會學科的評鑑標準,目前已有1400多人連署。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指出學術「3I」化(SCISSCIA&HCI)的危機,他批評政府每年都出錢鼓勵教授至國外發表論文,但是這些成果卻成為歐美資料庫廠商的資產,台灣各大圖書館每年還要花幾百、幾千萬訂購這些資料庫,「這是什麼邏輯?」

台大心理系終身特聘教授黃光國表示,以SSCISCI這些理工科學學術期刊論文為指標的評鑑標準,是西方國家的做法,台灣卻跟著美國的腳步走,完全沒有學術自主性可言,是一種「自我殖民」。黃光國呼籲,「學術界自己也要爭氣!」

台師大特教系名譽教授吳武典表示, SSCISCI是美國出版界為服務讀者所提供的論文索引(Citation Index),並非學術水準的指標;事實上,不少歐美學術界期刊主編都不知道什麼是SSCISCI


政治大學客座教授季淳,以在美國任教20幾年的經驗指出,哈佛大學的助理教授只要2本專書著作就可以申請終身職,完全不需要發表期刊論文,而密西根大學教授升等也只需要一本專書,或是67篇期刊論文,「根本沒有人在提SSCI!」
與會學者希望教育部儘速建立多元、區分、合理的學術評鑑標準,黃光國也建議,政府應把國內大學分為研究型大學、教育型大學及技職體系,讓不同類型的大學各司其職,發展特色。



對於學者的建議,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表示贊同,對周祝瑛等學者提出的評鑑標準建議,也會廣邀學者開會研議後,再修正評鑑標準。


翁啟惠:只看SSCI 的確不公平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2010/12/29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昨天表示,有些學者覺得國內太重視SSCISCI評比,「這樣的想法是對的。」他指出,最重要的應該是論文的影響力;SSCI等評量標準是西方思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常具有區域性,不易在國外期刊發表,若只看SSCI,對該領域的研究尤其不公平。


翁啟惠指出,SCI的評比在數理、生命科學領域是重要衡量標準之一,但如以SSCI作為人文、社會領域的重要評量標準,則顯得不公平。翁啟惠表示,雜誌影響力(impact
factor
)是西方的思維方式,而國外雜誌也不一定歡迎其他國家的研究投稿。但人文社會領域的許多研究都是區域性、或政策面的,若以此為標準,相關領域學者顯得吃虧。


他強調,論文發表在什麼樣的雜誌不是重點,研究的影響力才是最重要的。他舉很多諾貝爾獎得主的論文都不是在知名期刊上發表為例,指出原創論文若能帶來觀念上的重大改變,造成社會、經濟、甚至文化的影響,就是好的學術表現。同時他也表示,這樣的影響評估不易,可能需要長期觀察,但好的評估制度「應該被建立。」


翁啟惠指出,短期內可以由「論文引用次數」得知論文被討論、關心的程度;研究者是否因傑出研究成果而被邀請主持學術演講、甚至獲頒獎項,也都可當成參考指標。他說,人文社會領域的研究若寫成專書,影響力可能比登上知名期刊更大。另外,若研究能達到技術轉移、申請專利成為人類的智慧財產,帶動生活上革命性的改變,在評估研究人員的表現時,都是比SCISSCI更重要的標準。


學者憂教育事業顧客導向(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中11日電)日期:2011/01/11 17:33

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黃俊傑今天說,現在知識商品化,教育事業似乎快變顧客導向,可能使老師只教哈利波特,卻忽略莎士比亞。

教育部今天在中興大學舉行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頒獎典禮,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黃俊傑是4名獲獎教師之一。黃俊傑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談起他對高等教育的憂心。

他說,「我是1個老師,而不是知識百貨公司售貨員」,現在教育產業化,知識也商品化,當學生從受教育者變成顧客,教師從教育者變成售貨員,像ISO這種商業指標用在教育上時,教育事業好像變成顧客導向。

他表示,以教學意見評量為例,讓學生表達意見立意是好的,正向來看,可提供教師調整課程和改善的建議,但若執行失當,可能會影響老師的教學,同樣教文學,老師可能只教學生喜歡的哈利波特,而略過莎士比亞。

現在許多台灣的大學都想追求卓越,但黃俊傑說,如果只拼SSCI和頂尖論文,學校之後還得花錢去買回這些論文資料庫,另外,要是學生英文不好,可能就無法學到教授最精華的學問。

他說,某些學生可能因心情苦悶無法排解而走向絕路,實在很可惜,因此他特別強調生命教育,希望將通識課提升為心靈通識,並從醞釀氛圍開始,在課堂上播放柔和的樂曲以軟化學生的心。他相信,只要塑造好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可能在課堂上啃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