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如何閱讀左傳, 奠定堅實基礎

研究工作以正確解詁原典為根柢,能精準理解文獻亦有助於研究之深化,研究與文獻考箋二者初無分軒輊。如能循序漸進,勤奮閱讀,則研究成績之優化已得其肯綮矣。今分三階,敘明如何閱讀左傳:

(一) 進門閱讀法:
1. 左傳全譯:王守謙等
2. 左傳今注今譯:李宗侗

(二) 登堂閱讀法:
1. 編年體:
(1) 杜、孔注疏:
A. 十三經注疏本: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
B. 左傳會箋:日本竹添光鴻
C.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
(2) 服、賈古注:
A. 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清劉文淇等祖孫三代
B. 春秋左傳賈服注輯述:清李貽德
2. 紀事本末體
(1) 左傳分國集注:韓席籌
(2) 春秋三傳-亂世的青史:李孟生

(三) 入室閱讀法:
1. 導讀:
左傳導讀:張高評
2. 學史:
春秋左傳學史稿:沉玉成等
3. 史論:
東萊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吳再益︰台灣接單、中國生產 導致就業萎縮

記者鄭琪芳/專訪  2010.9.6
近來台灣經濟表現亮麗,但多數民眾卻感受不到,所得分配不均問題引起重視。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評審委員、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表示,國內經濟已恢復到金融海嘯前水準,但失業率仍無法回到過去水準,主要就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比重太高,導致國內就業萎縮、薪資停滯不前;他強調,「台灣接單、中國生產」比重不能再增加了,所以上游產業要抓住,尤其關鍵技術是台灣的命脈,必須要掌握。
記者問:主計處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超過十%,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八.二四%,但國內貧富差距持續惡化,失業率仍高,主要問題在哪裡?
經濟成長  才能創造就業
吳再益答: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超過十%,主要是因為去年一、二季處於經濟循環谷底,比較基數較低,因此今年上半年經濟明顯反轉,目前國內外經濟活動已恢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正常水準,但國內就業狀況好像沒有充分反應。
過去一年來,國內失業率從最高六.一三%降到五.二%,失業率降低一個百分點,反映就業增加約十萬人。吳揆說年底失業率要降到五%以下,我認為,創造就業的不二法門就是經濟成長,過去一年來是有創造就業的,畢竟失業率已降低一個百分點,這是經濟成長所帶動的。
問:國內失業率降低,有一部分是否來自政府加碼短期就業措施的效果?根據官方資料,目前政府雇用人數較金融海嘯前增加九.五萬人。
答:確實有這個數據。政府部門臨時聘雇的,叫作「擴大就業方案」,因為私部門無法創造就業,才要透過公部門創造,但絕非長久之計。而且未來政府部門應走向小而美,怎麼會虛增這麼多人力?這些都是短期工作,像是聘請臨時工掃地、清垃圾等。
擴大就業方案過去十年來就有,不是這兩年才有,過去十年來平均經濟成長率大概四%,跟前一個十年的六%相較,差了兩個百分點,因經濟成長率較低,創造就業的能力矮了半截,因此有擴大就業方案,但花費政府預算創造的,都是短期就業,能夠讓勞工有長期的工作,還是要靠經濟成長。
問:如果政府沒有大量雇用臨時工,國內失業率可能仍處於六%的高檔,為何GDP(國內生產毛額)已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失業率還是這麼高?
答:經濟成長率及失業率兩個指標是息息相關的,經濟成長可以降低多少失業率,這次的「國民所得評審委員會」有討論,國內經濟學者吳中書也做過相關研究,他認為經濟成長一個百分點,失業率降低約○.一三個百分點,因為一個國家不可能沒有失業,失業率降到某個水平就降不下去了。
長期來看,未來台灣潛在的經濟成長率大概四.五%至四.八%,對應下來,失業率五%以上是應該面對的事實。過去一年來經濟數據很亮麗,但失業率很努力才降到五.二%;明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四.六%,屬於中度穩定成長,以這樣的經濟成長率,不會看到四%以下的失業率,金融海嘯前失業率低於四%,那是比較屬於泡沫經濟前的假象,現在要回歸到正常。
問:但是,韓國、新加坡的失業率都已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而且只有二%、三%,為何韓國、新加坡可以做到,台灣卻不行?
答:台灣問題比較大的,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比重,很難一夕之間改變,很奇怪,所有國家唯獨台灣的比重特別高,你有看到韓國接單、中國生產或日本接單、中國生產有這麼高的比重嗎?台灣過去也沒有,以前常說海外生產比重衝破二十%就是警戒線,結果現在已經超過五十%了。
由於產業外移,台灣剩下營運總部、設計、行銷,外貿順差也是靠這個賺來的,廠商到中國生產,再回台買中間原料,創造了外貿順差。所以,有人說雖然經濟成長高、出口很好,但國內沒有辦法創造就業,這是既成的事實,很難扭轉,而且需要時間,中國那邊的生產比重不能再增加了,能stop就stop,能緩和就緩和。
問:主計處最新一期「主計月刊」指出,受到勞動全球化及產業外移中國影響,台灣受雇員工報酬占GDP比重持續下滑,且降幅大於美、日、韓等國,是國內所得差距擴大的主因,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答:一個國家財富指標就是GDP,如果將GDP分成四大塊,包括受雇員工的勞動報酬、間接稅淨額、固定資本消耗及企業盈餘,過去互有消長,受雇報酬及間接稅淨額是往下的,因為常常在減稅;固定資本消耗及企業盈餘是往上的,因為給企業投資抵減,加速折舊。大家關心的是受雇報酬占GDP比重,長期來看是往下的,但二○○八年受雇報酬比重有較二○○七年增加。
過去十多年來,製造業的薪資下降,研究生或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竟比過去十年還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量的增加及質的衰退,大學畢業生及研究生增加,但平均素質下來,所以起薪難以高度提升。
另一個原因是基本面的問題,也就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本來要在台灣生產的,後來移到中國了,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自然減少;而且,廠商出走後,會考慮國外與國內成本的差異,所以「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情況,不僅讓國內就業萎縮,也使薪資上漲動能停滯不前。
不過,「台灣接單、中國生產」會飽和,台商在中國也無法生存了,就會轉移陣地到東南亞或回流台灣,重點是台商回流後,台灣能不能參考國外的生產優勢,規劃一個「生產區域」,區域裡面所有金流、物流、人才流及資訊流能充分來去,而且能創造出新發展,台灣不缺資金,技術也可以到位,主要是規劃生產區域。
另外,如果經濟成長都仰賴出口,一旦全球景氣下來,國外需求就會降低。所以,經濟成長也要靠內需,主要是消費及投資,但勞工都賺不夠,能增加消費嗎?所以長期以來消費成長永遠是經濟成長打六、七折,要靠消費撐起一半天是騙人的,必須靠乘數效果最大的投資,目前國內超額儲蓄太多,投資動能不足,政府應從法令規章制度著手,讓想要投資的國內外廠商,能在合理期間進行投資,當然環保標準要符合國際水準。
台商回流  需規劃生產區域
問:你提到海外生產比重飽和的話,台商可能回流,目前海外生產比重超過五成,已經飽和了嗎?還是會再往上?
答:飽和與否不是操之在台灣,而是操之在中國,如果台商在中國的生存優勢沒了,自然而然就飽和了,可能轉移到別的地方,也可能回到台灣,目前中國沿海省分對招商已經很挑剔了,唯獨「海西經濟特區」很刻意在對台商招手,因為這一塊在中國沿海省分屬於經濟開發最落後的,落後十到十五年。
中國沿海區域的台商會有調整測試,通常不會一下子跑到大西部,而是先移到內陸省分,但那裡的落差也不會太久,也許十年一到,再移往大西部,所以「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飽和,遲早會到,但沒有那麼快。
這跟產業特性也有必然關係,如果國內產業供應鏈非常有競爭力,不必然要出去,關鍵是上游,通常都是下游先走,下游帶中游、中游帶上游,一個帶一個,所以要抓住上游,尤其台灣關鍵技術要掌握,才能創造附加價值,關鍵技術是台灣的命脈。
問:你先前提到,失業率五%以上是未來應該面對的事實,目前台灣的社福制度已足以應付高失業率了嗎?
財富合理分配  稅制著手
答: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不好,尤其「防老」方面遠遠不足。不管如何,台灣失業率不可能回到過去的低水準,而且必然走向老人化社會,社會安全制度應快速到位,不能再拖。過去多年來,台灣變成M型社會,低所得者增加了,所以更應該在社會安全制度上去照顧這群人,國家要有相關的預算支出,靠的就是稅收,但政府收支永遠都有缺口,所以一年發行公債幾千億元。經濟不好時稅收不足沒辦法,經濟好時稅收都不足還得了,稅收不足的原因,就是資本利得沒有課稅。
有一天我看報紙,一位名醫買進台中逢甲夜市商圈店面,而且一次就買一大片,有資金的人投資房地產可以,但是要課稅,美國這方面的稅課得很重,因為房地產漲價不是你自己努力創造出來,所以應該課稅,不然的話,錢滾錢,更形成兩極化社會。
經濟成長有助於降低失業率,進而縮小貧富差距,但國家財富要合理分配,經濟成長利益不能由少數人獨享,該課的稅就要課。歐美國家稅制簡單有效,我們是複雜沒效,有錢人可以避稅,受薪階級怎麼跑都跑不掉,這也會影響貧富差距,所以稅制應該更審慎思維。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周易》名義

一、名稱:
《左傳》、《國語》、《周禮》稱《周易》,《左傳》、《戰國策》、《論語》、《管子》、《莊子》省稱《易》。戰國已稱之為經;漢武帝時置五經博士,書名方連言之,稱《易經》。

二、意義:

(一)「周」作為書名之義:
1、孔疏引鄭玄《易論》謂:「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
2、漢人《易緯》、孔氏謂書成於周代。

(二)「易」:

1、文字學上「易」字之義:
(1)本義:
王襄《殷契類纂》,金文 <毛公鼎> 、<盂鼎>已見其字,即《說文》「晹 」:「日覆雲,暫見也。」
《說文》一引祕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
《說文》:「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容齋隨筆:「身色無恆,日十二變,以易名經,取其變也。」
(2)引申義:引申之,而有變易、變化之義。

2、「易」作為書名之義:
(1)本義:
《周禮春官大卜》鄭注:「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
宇宙萬事萬物變動不拘,揲蓍以占吉凶也。
(2)引申義:
A、易簡:占筮得卦,所占係個別、具體之事。然編輯成書,將諸趨吉避凶之原則,加以系統化、抽象化,使之成為普遍規律。因變化不息之宇宙有其規律可知可行,吾人得以執簡御繁,謂之「易簡」。此說有據,《尚書‧大誥》:「爾時罔敢易法,…爾亦不知天命不易。」
B、不易:鄭玄從《易緯》說易有三義,又益以不易之義。
(參考書目見授課大綱)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