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嗎?當教育流於準玩耍或翻滾,舉國歡樂!那法國高中生為何要上哲學?!請看所附2019年6月17日法國哲學會考專文。
法國高中畢業會考(Bac),6月中舉行,超過74萬考生應考。第一關依舊是哲學題,考試時間4小時,從三個題目中擇一作答;並非台灣流行的寫作段落化/敘述化,教育碎片化/技術化。沒有豐富/人文素養,技術化的意義何在?在台灣,出哲學考題,有可能被片面議論或被評3.0以下,教師願意冒險嗎?所以呢?當然,好學深思之士也不少。
2019年哲學考題:
一.文組(L):
1.是否可能逃脫時間
2.解釋一件藝術作品有什麼用處
3.解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在「法哲學原理」一書中的一段話
1.是否可能逃脫時間
2.解釋一件藝術作品有什麼用處
3.解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在「法哲學原理」一書中的一段話
二.經濟社會組(ES):
1.道德是否為最佳政策
2.勞動是否使人們分歧
3.解釋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闡述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原則的一段話
1.道德是否為最佳政策
2.勞動是否使人們分歧
3.解釋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闡述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原則的一段話
三.科學組(S):
1.文化多元性會阻礙人類團結嗎
2.承認義務是否等於放棄自由
3.解釋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幻象的未來」(L'avenir d'une illusion)一書中的一段話
1.文化多元性會阻礙人類團結嗎
2.承認義務是否等於放棄自由
3.解釋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幻象的未來」(L'avenir d'une illusion)一書中的一段話
四.技術組(Technologiques):
1.只有能交換的東西才有價值嗎
2.法律能帶給我們幸福嗎
3.解釋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在「隨筆集」(Les Essais)中的一段話
1.只有能交換的東西才有價值嗎
2.法律能帶給我們幸福嗎
3.解釋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在「隨筆集」(Les Essais)中的一段話
2018年哲學考題:
一. 文組:
1.文化能否令人更人性化
2.人能否背棄真相
3.試析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1818)選段:
1.文化能否令人更人性化
2.人能否背棄真相
3.試析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1818)選段:
我們往往不知自己所欲所懼為何。我們可以懷抱一個欲望多年而毫不自覺,因為知性對此一無所知,一味追求讚美的自尊又視真相為威脅;但當願望成真,喜悅之情又會提醒不無困惑的我們:這是你的願望。譬如繼承一位逝世親戚的遺產。至於我們之所以不知所懼為何,乃因自己缺乏勇氣,怯於正視。對於一己所為或無所為的動機,我們經常受其誤導,直至真相時刻來臨;之所以不敢承認真正動機,皆因不符一貫良好的自我形象。故此,人會有所不為,純粹礙於自我評價的道德理由,但當付諸實行,所有危險解除,我們便會發現背後唯有恐懼作祟。
二. 科學組:
1.欲望是否人類並不完美的標誌
2.遭受不公待遇是否達致辨識公義的必經之途
3.試析米爾(John Stuart Mill)「邏輯體系」(1843)選段:
1.欲望是否人類並不完美的標誌
2.遭受不公待遇是否達致辨識公義的必經之途
3.試析米爾(John Stuart Mill)「邏輯體系」(1843)選段:
一切社會現象皆為人性現象;而人性現象施加自外部處境。若果人類思想、感情及行動均受既定規律局限,社會現象自然亦不例外。當然,即使我們對上述規律所知一如天文學知識確切完備,亦不能像推算天體運動一樣,據此推論出往後幾千年的社會歷史。確切性之所以有別,原因不在規律本身,而在應用於規律的資訊(data)。天文學中,動因往往難以左右結果,一切按規律行事,變更甚微,單憑現狀即能推測未來任何時刻的狀態:資訊一如規律確實。相反,足以影響社會條件和進步的處境多不勝數而且變幻無常,縱使一切按動因及規律改變,以動因數目之多,人類推算力之有限,永遠無法窮極變通。再者,即使人類智力勝任有餘,既不能夠將確切變數代入所述情況,也就不可能預先統計出變數結果。」
三.經濟社會組:
1.真理一概不變嗎
2.人能否對藝術無動於衷
3.試析涂爾幹(Émile Durkheim)「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選段:
1.真理一概不變嗎
2.人能否對藝術無動於衷
3.試析涂爾幹(Émile Durkheim)「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選段:
當我們因某人的道德權威而聽從其意見,原因並非出於他予人感覺聰明,而是我們對此人的印象,造成內在一種心理力量,促使意志服從。所謂尊重,便是當這種內在精神壓力發生時的感受。我們受其影響,準則不在建議的優劣,而在我們如何認知提出該意見的人。同理,命令往往短促、尖銳,不容片刻猶疑,一旦賴以個人權威行動,施令者就排除了所有理性考慮,心情激越之際特別奏效,這種心態亦即道德高地的來源。現時社會施加於人民的諸多規範便在訴諸尊重。
四.技術組:
1.經驗能否誤導?
2.人能否掌控科技發展
3.試析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748)選段:
1.經驗能否誤導?
2.人能否掌控科技發展
3.試析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748)選段:
雖說民主社會之中,人民似乎能夠逞其所欲,但政治自由並非由欲望構成。一國之內,亦即有法律的社會,自由僅僅代表有自由實踐應然之欲,同時不被強迫做不應欲之事。要先知悉何謂獨立,何謂自由:自由是做法律容許之事,假如公民可以隨便犯禁,他將不能享有任何自由,因為他人亦會有同樣的權力。
2017年哲學考題:
一.文組:
1.只要觀察就足夠認識(一項事物)嗎
2.我有權去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當的嗎
3.就一段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針對人類不平等的根源與基礎的文章闡述意見
1.只要觀察就足夠認識(一項事物)嗎
2.我有權去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當的嗎
3.就一段哲學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針對人類不平等的根源與基礎的文章闡述意見
二.經濟社會組:
1.理性能解釋一切嗎
2.藝術作品一定要美嗎
3.以及就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著作「利維坦」(Leviathan)的一段文章做出闡述
1.理性能解釋一切嗎
2.藝術作品一定要美嗎
3.以及就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著作「利維坦」(Leviathan)的一段文章做出闡述
三.科學組:
1.捍衛權利就是捍衛利益嗎
2.一個人能從自己的文化獲得解放嗎
3.就哲學家傅科(Michel Foucault)「思考集成」(Dits etEcrits)的一段文字闡述意見
四.技術組:1.捍衛權利就是捍衛利益嗎
2.一個人能從自己的文化獲得解放嗎
3.就哲學家傅科(Michel Foucault)「思考集成」(Dits etEcrits)的一段文字闡述意見
1.是否存在理性的不當使用方式
2.為了找到幸福需要不斷追尋嗎
3.就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教育與社會學」(Education et sociologie)的一段文字闡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