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許松根︰台灣經濟 不適用依賴策略

2010-3-8          記者鄭琪芳/專訪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最新數據,國內經濟成長率相當亮麗,主計處國民所得評審委員之一、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許松根認為,景氣復甦是確定的,台灣經濟已回到成長的路上,但絕對不可能達到「六三三」目標,失業率三%以下就無法達成,因為國內自然失業率就不只三%了。

他特別指出,我國對東協六國出口已超越香港,因為中國實施勞動合同法,很多台商開始撤離中國,轉往越南、東歐等,「台灣經濟已經不適用依賴的發展策略」,也就是依賴單一國家或地區,中國仍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但一個國民所得一萬六千美元的國家,不能靠一個國民所得三千美元的國家。

景氣復甦 經濟回成長路上

問:主計處公布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九.二二%,是五年來新高,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也上修至四.七二%,台灣經濟復甦態勢是否已經確定?

答:景氣是復甦了,幾乎可以確定是去年第四季開始復甦,去年第四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九.二二%,其中,民間消費成長六.二七%、實質輸出成長十九.六%、輸入成長十四.五%,這三項占GDP比重最大,民間消費成長正常數字是二%上下,去年第四季成長六%以上,除了前年第四季非常糟、比較基期低之外,股市上漲也是原因,加上進出口成長那麼多,有人賺到錢,比較有錢消費。

至於今年前三季的數字,開會(國民所得評審委員會)時有人有意見,我認為還可以接受,民間消費成長率預估在二%上下,而且民間投資大幅成長,帶動進口成長大於出口,滿合理的。

問:國內經濟確實比較好轉了,但有沒有回到過去水準?

答:過去實質GDP單季最高是二○○七年第四季,二○○八年第三季開始往下掉,去年第四季GDP已超過二○○七年第四季的高峰,換句話說,又回到過去成長的路上。

問:不過,主計處預估今年出口值二四六二億美元,還低於二○○七年的二四六六億美元,出口不如三年前水準,是否實際情況沒有那麼樂觀?

答:出口確實沒有那麼高,但民間投資成長很多,不僅改善廠商的生產力及競爭力,進口也會大幅增加,因為廠商會進口機器設備。當然,如果以二○○七年的GDP為基期來算,今年經濟成長率絕對沒有四%,但我個人認為四%就很不錯,甚至可能太高,落後國家才有可能有兩位數成長,以前美國接近四%,葛林斯潘(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就會開始喊太熱,要採取升息手段。

更何況,我們是不是要那麼在意GDP數字?從上一任到這一任,執政者都在關心經濟成長率,這是很落伍的想法,先進國家並未將經濟成長率視為是唯一標竿,會看更多面向,譬如失業率、物價指數、綠色GDP或所得分配不均的程度,歐洲國家尤其強調社會福利,注重「均」的部分。

「六三三」目標 不可能達到

問:你認為經濟成長率四%可能太高,比較合理水準為何?如果四%都算太高,那馬總統的「六三三」目標,是否無法達到?

答:不必太在意經濟成長率,「六三三」是絕對不可能達到的,馬英九的「六三三」是完全不懂的情況下在講的。

首先,失業率三%以下就不可能,因為我們的自然失業率就不只三%了,自然失業率有兩種,一種是想要轉換工作所造成的失業,一種是產業升級,比較labor-intensive(勞力密集)的會失業,但對整個經濟體系來講是好的。

另外,國民所得三萬美元的目標,硬要做的話,其實很容易可以做到,現在是一萬六千美元,只要台幣升值一倍就好了,但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至於經濟成長率六%,也是不太可能的,二○○七年能夠接近六%,「是不小心的」,當時小筆電跟Wii(電視遊樂器)是美國小孩最想要的耶誕節禮物,小筆電是華碩做的,Wii的零組件也是台灣在做的,所以當時台灣產品需求很高。

問:雖然國內經濟復甦了,但失業率還是相當高,有人擔心台灣會陷入「無就業復甦」(Jobless Recovery),資金流向股市及房市,未進行直接投資,難以創造就業機會,你的看法如何?

赴中投資 國內失業會增加

答:台灣自然失業率是百分之三點多,要處理的是超過三點多的部分,但那個部分不是那麼簡單,目前執政者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既要解決失業問題,又鼓勵台商去中國投資,當然會增加失業,政府沒有全盤去考量,到底有哪些政策目標及優先順序。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經宣示第一優先是增加就業,投資設廠給予補貼,讓廠商多聘用員工,這才是增加就業的正面做法,不然失業者每個人都發基本工資,失業率馬上變成零了。

我不太喜歡行政院長用失業率五%做下台標準,這是很愚蠢的標準,不過,如果要做就要玩真的,有正面的做法,也有賴皮的政策工具,看要用哪一種。

問:我們是出口導向的國家,以往經濟成長幾乎都靠國外需求,但去年第四季外需及內需對GDP貢獻各占一半,是否代表台灣的經濟結構在改變?

答:經濟結構沒有變,出口還是占GDP很大比重,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沒有辦法改變,出口讓台灣競爭力往上提升,目前台灣有那麼多產業在全球稱霸、技術在領先。去年第四季內需對GDP貢獻占一半,應該是短期現象,主要是前年第四季比較基期特別低,加上股市不錯,民間消費大幅成長,今年數據應該就會恢復正常。

問:台灣長期倚賴出口,但對中國出口比重超過四成,是否太過依賴單一市場?

答:我們對中國出口比重這麼高,賣的是建廠材料及關鍵零組件,都是原料,因為台商到中國設廠。不過,這次主計處公布的數據,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現象,以前台灣對外出口,都是中國最多,香港其次,目前對東協六國出口已超過香港,有些台商二、三年前就開始準備撤離中國,主要是中國實施勞動合同法及取消出口退稅優惠,有人估計勞動合同法導致廠商生產成本增加十五%,我認為絕對不止,很多台商已轉往越南,有的前往東歐、南美,踏進東歐就等於在歐盟立足了。

發展策略 應改為依賴全球

目前台灣經濟已經不適用依賴的發展策略,也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要靠另一國家或地區,過去我們確實依賴美國、日本市場,後來依賴中國生產基地,現在開始逐漸脫離依賴部分國家或地區,改為依賴全球,我們很多產業是全世界的關鍵生產者,晶圓不是唯一的、LED很明確是領先,電動汽車我們也是很重要的零組件供應商,矽谷第一個賣電動汽車的公司,主要零組件都是我們的,馬達是台灣中部鄉下一家只有四十幾個工人的工廠做的。

問:既然我們對中國出口,主要是因為台商需要原料,最終商品出口到中國並沒有那麼多,為何政府一直告訴我們,要把產品賣到中國去?

答:我們的產品中國那邊買不起,一顆木瓜再便宜算十元好了,運到中國去至少也要二十元,等於四、五塊人民幣,但那邊一碗高檔的牛肉麵也才四塊人民幣, 他們有可能正餐花四塊錢,另外再花四塊錢買水果嗎?(梁案:關於水果或牛肉麵單價,可以再查證.但水果銷中.實際獲利者為經銷商.且報載上海水果商也已關門.)

我不否認中國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但不能因此下結論說台灣經濟要靠中國,因為很難去說服稍微懂經濟學的人,一個國民所得一萬六千美元的國家,要靠一個國民所得三千美元的國家。

ECFA議題 無具體內容

問:現在民間對ECFA有很多疑慮,若依你的說法,民眾的疑慮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中國買不起我們的商品,但他們的商品可以低價銷來台灣,我們將會受害?

答:我們馬上會受其害,先不說別的,中國的食品你敢吃嗎?中國的大閘蟹以前很多人買,後來也沒有人買了,大家不敢吃了,但中國商品進來後沒辦法區分,所以傳統產業、農民及一般民眾的擔心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認為ECFA議題現在根本不值得談,因為還沒有具體內容,但我要質疑的是,第一,既然還沒有具體內容,政府怎麼會說有這麼多好處?是不是有內幕?已經講好了?第二,民眾擔憂是有原因的,因為馬團隊上台後,讓人家看不清楚施政方向,不知道他們在幹嘛!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南方朔觀點-正當性危機 馬政府面臨的最後警告

• 2010-03-02  中國時報

近代最早提出「正當性危機」概念的,是德國思想家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他指出:「若政府危機的管理失敗,則政府就會遠遠的落後於對它實際的要求。對這種失敗的懲罰,就是人民撤回他們曾交付的正當性。」

因此,「正當性危機」乃是所有政治危機裡的最末端。當一個政治體系、官僚結構或領導風格出現效能危機而不知改變,危機就會一直往下走,它的「人民忠誠赤字」(Loyalty Deficit)就會一直擴大,最後造成政治的改朝換代。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當今的馬政府可以說早就陷入了「正當性危機」中。國民黨在大大小小各項選舉裡已連四敗,即是人民對它的懲罰,而這種懲罰還沒有結束,更大的骨牌要到最後才倒。

一個領導人以六成的選票當選,又有國會超過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這在全世界都極鮮見,這意味著從前年「五二○」就職起,它其實已擁有從事一切改革的籌碼,但怎麼才一年多,它的行情竟跌到不足三成,而且看起來早已過了不歸點呢?這實在是全球民主政治上的一則負面奇蹟。這個政府沒有殺人放火,沒有重大的貪瀆,為何它的淪落竟然如此之速?他們自己納悶,他們的死忠支持者也同樣疑惑和不服氣,但情況真的如此嗎?

首先,這個政府靠著扁家弊案風潮崛起,這是相對位置所造成的時機所賜,而非其能力證明,但他們卻視為他們被全盤肯定。於是那種一切自以為是,凡事都拒絕承擔,永遠只想找一個最安全的位置以規避選擇的責任與風險,以為做秀就是最好的政績,什麼都不懂但卻自認什麼都會,這些負面潛在因素全都在短短時間內暴露無遺。每個歷史階段,人們對政治領導人都有盼望及懲罰,陳水扁因為讓人們的盼望落空而遭到懲罰,如果只想把扁案當政治的永遠提款機,而忘了自己的原始責任,人民的懲罰也不會放過,台灣選民痛恨陳水扁,同樣的也蔑視馬政府!

其次,凡時來運轉而出現的超人氣領導人,都有明星化傾向以及治國如搞選舉的風格,最近美國歐巴馬政府的這種風格已成了抨擊的對象,「華府哪裡出了問題」已成了深入檢討的問題。人們終於察覺到華府居然也有「可怕的四人幫」(A fearsome foursome),一切都從選票角度來思考政策問題,專業問題全都被扭曲,用我們的話來說,這就是「政治被小朝廷化」。而這種小朝廷風格在當今馬政府內,其實是以一種更嚴重的方式在運作著,一小群同質的親信把持著朝政,用台北市的觀點看台灣及看世界。難怪廿一個月下來,國事愈搞愈如麻了。

再就風格而論,馬政府以文宣起家,並真的以為文宣及形象經營即可安天下。它平常做秀活動頻繁,有如趕場,當出了問題,最先想到的也是改動府院黨的發言人,而不去想政府的方向與效能這些真正的關鍵。對這個政府,我們不由得想開罵說:「笨蛋,不是文宣,而是政績!」

因此,對這個政府我們不會痛恨它,但卻蔑視它。台灣不管出了天大的問題,似乎都和他無關,他們總有「大環境不佳」、「氣象預報不準」、「陳聰明」、「泛藍不團結」、「別人有誤會」這樣那樣的理由可推;他們永遠是對的,他們成了一個廉價的「改革」口號。

然後將它當做武器揮砍與他們不同的人,而忘了最該被「改革」的乃是他們自己。他們沒事就「扮可愛」,有事就臉色一變而「扮無辜」、「扮可憐」。他們沒有核心價值與信念,藍綠紅白每種顏色都要染一點,搞到後來他們什麼都不是,只是他們自己。正因為什麼都有,但就是沒有「誠」,他們說得再多,人們只姑且一笑,意思就是說,人們已不明言的認為:這個政府不是「我們的」,他們只是「他們」!他們不做壞事,但也不做好事或應做的對事,他們只是讓人覺得疲倦。

國民黨六選五敗,後面是連四敗,政治板塊正由「藍大綠小」變成「綠大藍小」。如果馬政府還在那裡做秀睡覺,選民的更大懲罰很快就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