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曹雪芹《紅樓夢》<葬花吟>與簡媜<美麗的繭>探討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繫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堦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泪暗洒,洒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美麗的繭

        讓世界擁有它的腳步,讓我保有我的繭。當潰爛已極的心靈再不想作一絲一毫的思索時,就讓我靜靜回到我的繭內,以回憶為睡榻,以悲哀為覆被。這是我唯一的美麗。
        曾經,每一度春光驚訝著我赤熱的心腸。怎麼回事呀?它們開得多美!我沒有忘記自己睜在花前的喜悅。大自然一花一草生長的韻律,教給我再生的祕密。像花朵對於季節的忠實,我聽到杜鵑顫微微的傾訴。每一度春天之後,我更忠實於我所深愛的。
        如今,彷彿春已缺席。突然想起,只是一陣冷寒在心裡,三月春風似剪刀啊!
        有時,把自己交給街道,交給電影院的椅子。那一晚,莫名其妙地去電影院,隨便坐著,有人來趕,換了一張椅子,又有人來要,最後,乖乖掏出票看個仔細,摸黑去最角落的座位,這才是自己的。被註定了的,永遠便是註定。突然了悟,一切耍強都是徒然,自己的空間早已安排好了,一出生,便是千方百計要往那個空間推去,不管願不願意。乖乖隨著安排,回到那個空間,告別繽紛的世界,告別我所深愛的,回到那個一度逃脫,以為再也不會回去的角落。當鐵柵的聲音落下,我曉得,我再也出不去。
        我含笑地躺下,攤著偷回來的記憶,一一檢點。也許,是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也許,很宿命地直覺到終要被遣回,當我進入那片繽紛的世界,便急著把人生的滋味一一嚐遍。很認真,也很死心塌地。一衣一衫,都還有笑聲,還有芳馨。我是要仔細收藏的,畢竟得來不易。在最貼心的衣袋裏,有我最珍惜的名字,我仍要每天喚幾次,感覺那一絲溫暖。它們全曾真心真意待著我。如今在這方黑暗的角落,懷抱著它們入睡,已是我唯一能做的報答。
        夠了,我含笑地躺下,這些已夠我做一個美麗的繭。
        每天,總有一些聲音在拉扯我,拉我離開心獄,再去找一個新的世界,一切重新再來。她們比我還珍惜我,她們千方百計要找那把鎖解我的手銬腳鐐,那把鎖早已被我遺失。我甘願自裁,也甘願遺失。
        對一個疲憊的人,所有的光明正大的話都像一個個彩色的泡沫。對一個薄弱的生命,又怎能命它去鑄堅強的字句?如果死亡是唯一能做的,那麼就任它的性子吧!這是慷慨。
        強迫一隻蛹去破繭,讓牠落在蜘蛛的網裡,是否就是仁慈?
        所有的鳥兒都以為,把魚舉在空中是一種善舉。
        有時,很傻地暗示自己,去走同樣的路,買一模一樣的花,聽熟悉的聲音,遙望那扇窗,想像小小的燈還亮著,一衣一衫裝扮自己,以為這樣,便可以回到那已逝去的世界,至少至少,閉上眼,感覺自己真的在繽紛之中。
        如果,有醒不了的夢,我一定去做,
        如果,有走不完的路,我一定去走;
        如果,有變不了的愛,我一定去求。
        如果,如果什麼都沒有,那就讓我回到宿命的泥土!這二十年的美好,都是善意的謊言,我帶著最美麗的那部分,一起化作春泥。
        可是,連死也不是卑微的人所能大膽妄求的。時間像一個無聊的守獄者,不停地對我玩著黑白牌理。空間像一座大石磨,慢慢地磨,非得把人身上的血脂榨壓竭盡,連最後一滴血水也滴下時,才肯俐落地扔掉。世界能亙古地擁有不亂的步伐,自然有一套殘忍的守則與過濾的方式。生活是一個劊子手,刀刃上沒有明天。
        面對臨暮的黃昏,想著過去。一張張可愛的臉孔,一朵朵笑聲……一分一秒年華……一些黎明,一些黑夜……一次無限溫柔生的奧妙,一次無限狠毒死的要脅。被深愛過,也深愛過。認真地哭過,也認真地求生,認真地在愛。如今呢?……人世一遭,不是要來學認真地恨,而是要來領受我所該得的一份愛。在我活著的第二十個年頭,我領受了這份贈禮,我多麼興奮地去解開漂亮的結,祈禱是美麗與高貴的禮物。當一對碰碎了的晶瑩琉璃在我顫抖的手中,我能怎樣?認真地流淚,然後呢?然後怎樣?回到黑暗的空間,然後又怎樣?認真地滿足。
        當鐵柵的聲音落下,我知道,我再也無法出去。
        趁生命最後的餘光,再仔仔細細檢視一點一滴。把鮮明生動的日子裝進,把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一言一語裝進,把生活的扉頁,撕下那頁最重最鍾愛的,也一併裝入,自己要一遍又一遍地再讀。把自己也最後裝入,甘心在二十歲,收拾一切燦爛的結束。把微笑還給昨天,把孤單還給自己。
        讓懂的人懂。
        讓不懂的人不懂;
        讓世界是世界,
        我甘心是我的繭。

(據簡媜《水問》,台北:洪範書店,2003,二版,頁142–145)

課文頁213–214錄曹雪芹<葬花吟>。案:《紅樓夢》版本眾多,脂本系統十一種抄本與程甲、乙印本,現代校本與翻刻更不計其數,應載版本依據。本人講義據馮其庸等《紅樓夢校注》上、下冊之上冊,台北:里仁書局,1984.4,此本前八十回以庚辰本為底本,校以各脂評本、抄本及程甲、乙本共十一種,並有注釋。另參校周汝昌等校點、啟功注釋《紅樓夢》四冊,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1.5,此本以程乙本為底本,參校其他七種本子;又馮其庸主編、紅樓夢研究所彙校《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彙校》全5冊之第2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2,此本以庚辰本為底本,共彙校十一種版本;俞平伯校訂《紅樓夢八十回校字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此本以有正書局本為底本。


課文頁217倒數行1–頁218行2述曹雪芹卒年有三說,壬午(乾隆廿七年,1762)、癸未(乾隆廿八年,1763)以及甲申(乾隆廿九年,1764)。案:應作「胡適認為他卒於乾隆廿七年壬午除夕(1763.2.12);周汝昌認為他卒於乾隆廿八年癸未除夕(1764.2.1);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卒於乾隆廿九年甲申歲首(仍是1764初春)。」中式紀年與西曆從無合併者,因陰曆與陽曆有換算問題。又頁218行1–2述其字夢阮,號芹圃。案:應是字芹圃,號雪芹、芹溪居士;字夢阮,與其名霑不相應,疑是別號。又頁218倒數行1謂曹家被查封家產時,曹雪芹僅十三之齡。案:曹雪芹生年有二說,應說明採何說,如生於乙未是虛歲十四歲,如生於甲辰是虛歲五歲;且應註明虛歲或實歲。


課文頁221–222就死亡情境之想像解析全詩。案:原詩從傷春到感懷,從感懷到控訴,從控訴到自傷,從自傷到嚮往,從嚮往到失落,從失落到絕望,黛玉的情感隨著詩句而流淌、轉折,全詩並非一味自傷自憐,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尤為其思想價值之所在。尼采曾在他的「強力意志」學說的基礎上提出和討論了「自由的死」或「成就的死」。依照他的看法,所謂自由的死或死的自由,就是「當我們願意死,死就來到」,也就是一個人當在自己的創造性活動賦予自己、人類和大地以新的意義之後死去。尼采說:「當你們死,你們的精神和道德當輝燦著如落霞之環照耀著世界,否則,你們的死是失敗的。」即是謂此。林黛玉的死顯示著「成就的死」或「自由的死」,然而,以儒家觀點看,缺少了社會性與倫理性意義。其次,課文並未釐清從傷春到感懷,從感懷到控訴,從控訴到自傷,從自傷到嚮往,從嚮往到失落,從失落到絕望之段落轉折。三則課文頁223「死亡輓歌的妙筆生花」既以<葬花吟>為讖詩,卻與此分成兩橛。


課文頁223–224以<葬花吟>乃讖詩,成為構成林黛玉形象的構成要素,並且暗示著黛玉的最終命運,以及薛寶釵終究無法與賈寶玉完婚的預言讖語。案:一則課文所述並未足以論證<葬花吟>為讖詩;二則《紅樓夢》文備眾體之精巧藝術,除課文所述二項外,尚有其他巧妙處;三則課文所述二項之說解僅舉其一隅,可酌予增加;四則《紅樓夢》八十回後,賈府發生重大變故–「事敗、抄沒」,寶玉遭禍離家,事發於秋天,次年春盡花落,黛玉「淚盡夭亡」,<葬花吟>預示黛玉自己將來之結局而非薛寶釵;五則課文引文與所錄<葬花吟>版本有異。


課文頁215行9:「以為再不會回去的角落」。案:「再」下脫「也」。課文頁215行16:「它們全曾真心真意的待著我」。案:「意」下衍「的」。課文頁216倒數行3:「一些黑暗」。案:「夜」訛「暗」。課文頁217行7:「趁著生命的最後餘光。」案:本句當作「趁生命最後的餘光」,課文頁223行3引文正確。課文頁217行9:「撕下那頁最重最鍾愛的,也一併裝入,苦心在二十歲」。案:「也一併裝入」下脫「自己要一遍又一遍地再讀。把自己也最後裝入」;課文頁223行5–6引文即有,然脫「又」。又「甘」訛「苦」,課文頁223行6引文正確。課文頁223行2:「化作徇情迴護的一坏春泥」。案:「抔」訛「坏」。


課文頁222–223以為本文刻劃死亡之想像。案:本文可以分成七大結構,論說文章旨意,應先加以區分而非泛述,方能準確把握題旨。《水問》自序說明本書是大學時光的總結,那段年歲裏最大的主題是愛。渴求美善的愛,卻不懂得去彼此守護;總在擁抱同時互使出個性的劍芒、在讚美時責備…,分道之後又企盼回盟,卻苦苦忍住不回眸,忍著,忍到驪音響起,浪淘盡路斷夢斷。第四卷「碎詞」寫情愛夢碎的心靈深處低語,寫自己的孤獨和感傷;其卷首題詞謂靈魂是一匹女綢,分叉的愛就是利剪,裁碎了布帛,縫製的不是嫁裳,而是地衣。本文<美麗的繭>即其中首篇,應是作者了結一段情愛,甘心回到繭內,回憶那一段美麗的世界,孤單過日,並非課文頁224行17所說「無從得知『我』為何事、何人而絕望」。
要注意的是,文中主要有兩處提及死亡而已,並非如課文所說「死亡情境的想像」;而且第八段死亡與第十三段化作春泥,都是假設語氣,第十四段已加以否定:可是,連死也不是卑微的人所能大膽妄求的。所以,作者在幻想世界中,強調如果有醒不了的夢、走不完的路、變不了的愛,仍願去夢、去走、去求才是重點。尤其結尾提到,把過去鮮明生動的日子、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言語,還有最重最鍾愛的一頁作一結束,甘心回到繭中,孤單過日才是真意。夢中的回憶是她唯一的美麗,她含笑的躺下,並非課文所說「生不如死,死亦不如生」。
文中作者使用複合性語言,使生活、感情、景物之間的時空連繫,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開拓了一個充滿跳躍的時空,給讀者留下大量想像的餘地。但由於這種語言過於密集,也造成文意的晦澀,才會造成課文那樣的分歧。另曾見學者分析本文之題旨,在於表達人生如繭的命定思想,滿足即美麗。
簡媜<美麗的繭>選擇不破繭而沈留於回憶的「美麗」,雖然是作者「自由」的抉擇。但是,以哲學視角來看,非破繭化蝶的美麗,顯然是人生的一個歧途。每個人的生命之蛹,都束縛在繭中,如果不選擇破繭成蝶,就只能默默死亡。在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難免迷惘與無助,害怕作者所謂破繭或許落在蜘蛛網裏。我們欣喜簡媜走出來了,成就了她日後的文學創作。讓生命化蛹為蝶,生命才因此美麗動人!陸游<書嘆>:「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陸遊的詩說明人生困境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係。繭,或許是另一種使生命更具內涵的美麗。


課文頁224行14以下述簡媜<美麗的繭>乃跨文類散文,冶詩與小說為一爐。案:所謂小說體散文,課文未直接定義,而引鍾怡雯<擺盪於孤獨與幻滅之間–論簡媜散文對美的無盡追尋>:「她的散文喜以小說的敘事和架構,以及虛構的人物為題材。」然而,鍾文重點不在於論述小說體散文,文中亦未明指<美麗的繭>為小說體散文。課文同頁倒數行8又謂:「除了摻入小說敘事的虛構元素之外」,似著重於小說的「虛構性」,但小說體乃決定於「小說的敘事和架構」;且《水問》自序該書為其大學四年的「斷代史」,書中固有想像者,但基本上並非虛構。課文謂<美麗的繭>以第一人稱連串不完整的零碎敘事與暴露真摯私我,亦非「小說的敘事和架構」。簡媜是有嘗試寫小說的衝動,但一直未付諸實現,直到散文集《女兒紅》中主要的表現型式才是小說體散文,她自己在序言中即坦言該集中有多篇已是散文與小說的混血體,如輯三<火鶴紅>。至於散文詩化傾向,課文未直接定義,而引何寄澎<當代台灣散文的蛻變–以八0、九0年代為焦點的考察>:「簡媜筆下特富音聲、辭采、意象之美,固亦詩化傾向之見證。」然而,課文僅舉文中兩次並排的詩式文字(課文謂:「反覆重調的章句格式與詩化的語言」),如何證明全文乃詩化語言?應就結構上力求突出「繭」的形象感覺、文中出現密度極大的意象,通過象徵與比喻,用以表情愛回憶如繭的觀念、複合性語言之鎔鑄三項詳為舉證。


課文頁225言及「死亡塗抹的另一種可能」,謂<死亡三態>中有關SARS疫病監控系統疏失的觀照與批評,死亡由「時間性」的主觀傳統中抽離,轉向「空間性」與「關係性」的思考層次。案:<葬花吟>與<美麗的繭>是探討有關「個體」的「死亡的主體性或社會性價值」與「人生的必然性與自由性」問題。對於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來說,死生這兩極是一而二、二而一,相互依存、不當分離的。不僅從自然的意義上講是如此,從價值的意義上講也是如此,如何由「時間性」抽離?「空間性」與「關係性」的生死問題是從「群體」立說,那是兩個不同的範疇。

(《大學國文交響曲》,2008.1初版三刷)

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文心雕龍》參考書目

《文心雕龍解說》,祖保泉,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文選與文心》,顧農,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6
《文心雕龍斠詮》,李曰剛,國立編譯館,台北,七十一年五月印行。
《文心雕龍注》,范文瀾,宏業書局,台北,七十一年九月一日再版。
《文心雕龍研究.解譯》,楊明照、吳聖昔論文,趙仲邑、陸侃如譯解,木鐸出 版社,台北,
七十二年九月一日出版。
《文心雕龍注譯》,周振甫注,里仁出版社,台北,七十三年五月二十日出版。
《文心雕龍通解》,王禮卿,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七十五年十月初版。
《文心雕龍譯注》,趙仲邑譯注,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八十年五月初版。
《新譯文心雕龍》,羅立乾注譯,李振興校閱,三民書局,台北,八十三年四月初版。
《文心雕龍讀本》,王更生注譯,文史哲出版社,台北,八十四年十月初版五刷。
《文心雕龍本義》,陳拱本義,臺灣商務印書館,台北,一九九九年九月初版一刷。
《文心雕龍索引》,朱迎平編,學海出版社,台北,七十七年六月初版。
《文心雕龍校釋》,劉永濟,正中書局,台北,八十年九月臺初版第八次印行。
《文心雕龍辭典》,周振甫主編,中華書局,北京,一九九六年八月第一版一刷。
《文心雕龍析論》,李中成,大聖書局,六十一年二月初版。
《文心雕龍札記》,黃侃,文史哲出版社,台北,六十二年六月再版。
《文心雕龍文論術語析論》,王金凌,華正書局,台北。
《文心雕龍之創作論》,黃春貴,文史哲出版社,台北,六十七年四月初版。
《文心雕龍文術論詮》,張嚴,臺灣商務印書館,台北,六十九年十二月四版。
《文心雕龍通識》,張嚴,臺灣商務印書館,台北,七十一年十月五版。
《文心雕龍樞紐和區分論》,藍若天,臺灣商務印書館,台北,七十二年六月二版。
《文心雕龍批評論發微》,沈謙,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七十三年九月初版 第三次印行。《文心雕龍論叢》,蔣祖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一九八五年八月一版一刷。
《文心雕龍探索》,王運熙,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一九八六年四月一版一刷。
《文心雕龍術語探析》,陳兆秀,文史哲出版社,台北,七十五年五月初版。
《劉勰》,劉綱紀,三民書局,台北,七十八年九月初版。
《文心雕龍研究》,王更生,文史哲出版社,台北,七十八年十月增訂三版。
《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沈謙,華正書局,台北,七十九年七月再版。
《文心雕龍綜合研究》,彭慶環,正中書局,台北,七十九年十月臺初版。
《文心雕龍新論》,王更生,文史哲出版社,台北,八十年五月初版。
《文心雕龍新探》,張少康,文史哲出版社,台北,八十年七月初版。
《文心雕龍文學理論研究和譯釋》,杜黎均,曉園出版社,台北,一九九二年七
月初版第一刷。
《劉勰文學思想建構與精髓》,吳聖昔,貫雅出版社,台北,八十一年十月初版。
《文心雕龍的風格學》,詹金英,正中書局,台北,八十二年四月臺初版。
《文心雕龍的美學:文學的心靈及其藝術的表現》,金民那,文史哲出版社,台 北,八十二年
七月初版。
《劉勰和文心雕龍》,陸侃如、牟世金,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台北,八十二年七月初版二刷。《文心雕龍美學思想體系初探》,韓湖初,暨南大學出版社,廣州,一九九三年 十一月一版。《文心雕龍講疏》,王元化,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八十二年十一月一版。
《文心雕龍研究》,孫蓉蓉,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版一刷。
《文心雕龍探祕》,張文勳,業強出版社,台北,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初版。
《文心雕龍研究》,牟世金,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一九九五年八月北京第一版。
《文心雕龍析論》,王忠林,三民書局,台北,八十七年三月初版。
《文心雕龍要義申說》,華仲麐,學生書局,台北,一九九八年十月初版。
《古典文學的奧祕──文心雕龍》,王夢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一九九八
年十一月十七日四版一刷。
《雕心成文──文心雕龍淺說》,張勉之、張曉丹,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八十九年三月
初版。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研究室編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台北,六十四年
三月。
《文心雕龍論文集》,陳新雄、于大成主編,西南書局,台北,六十八年二月一 日再版。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選粹》,王更生編纂,育民(育林)出版社,台北,六十九 年九月一日初
版。
《文心雕龍綜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學生書局,台北,七十七年五月初版。
《文心雕龍學刊》第二輯,《文心雕龍》學會編,齊魯書社,濟南,一九八四年六月一版一刷。《文心雕龍學刊》第三輯,《文心雕龍》學會編,齊魯書社,濟南,一九八六年 一月一版一
刷。
《文心雕龍學刊》第四輯,《文心雕龍》學會編,齊魯書社,濟南,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版一
刷。
《文心雕龍學刊》第五輯,《文心雕龍》學會編,齊魯書社,濟南,一九八八年 六月一版一
刷。
《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選》(1949-1982),甫之、涂光社主編,齊魯書社,濟南,一九八八年
一月一版一刷。
《文心同雕集》,戶田浩曉等著,曹順慶編,成都出版社,成都,一九九○年六月 一版一刷。《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中國文心雕龍學會選編,人民出版社,北京,一九九○年八月一版一
刷。
《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日本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主編,文史哲出版社,八十一六
月初版。
《文心雕龍學綜覽》,楊明照主編,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一九九五年六月第一版第一次印
刷。
《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編,台北,八十八年五月十五、十六
日。
《文心雕龍比喻技巧研究》,黃亦真,學海出版社,台北,八十年二月初版。
《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沈謙,文史哲出版社。

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朶思<沙漏>探究

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選自唐圭璋《全宋詞》第一冊, 台北:文光出版社,62,P.459)


Clouds float like works of art;
Stars shoot with grief at heart.
Across the Milky Way the Cowherd meets the Maid.
When autumn’s Golden Wind embraces Dew of Jade,
All the love scenes on earth, however many, fade.


Their tender love flows like a stream;
This happy ate seems but a dream.
Can they bear a separate homeward way?
If love between both sides can last for aye,
Why need they stay together night and day?

朶思<沙漏>:原為直排

我在上面流淚 你在空空下面等我

我數著時間慢慢放棄自己 你在平靜中堆積茁壯
我丟掉的一分一秒 你默默珍惜撿起
虛懸的我 睜看長大的你


另一次輪迴
                              我仰望充實的你
你把智慧一粒粒澆灌同一時空的我
                             我承受澆灌的淚滴
                              匯聚成一堆美麗的沙堡
                              沙堡中其實也涵蓋你的蹤跡


                                    二00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聯合報》副刊


(選自《2004臺灣詩選》,陳義芝主編,台北:二魚文化,
    2005,頁238)

1.課文頁105行5:「纖雲巧弄」。案:「巧弄」誤倒;又頁109行3、行10,頁112行14均誤。


2.課文頁105行6朵思的新詩作品〈沙漏〉。案:根據作者簽名,「朵」作「朶」,正、俗字,或說「朶」乃字。


3.課文頁105行10以下錄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案:前兩行為上片,後兩行為下片,其間應空一行外,當補出處。


4.課文p.106倒數行11謂秦觀字太虛,37歲因慕馬少游名而改字少游案:慕名改字不可解。秦20餘歲字太虛,太虛即天之義,蓋自謂心似天高,陳師道《後山集‧淮海居士字序》引秦觀云:「往吾少時如杜牧之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乃與意合,謂功譽力致,而天下無難事。顧今二虜有可勝之勢,願效至計,以行天,回幽夏之故墟,弔唐晉之遺人。流聲無窮,為計不朽,豈不偉!於是字以太虛,以導吾志。今吾年至而慮易,不待蹈險而悔及,願還四方之事,歸老邑里如馬少游,於是字以少游,以識吾過。」然序中敘其改字緣由,乃陳于「元豐之末」,得之於秦,有關論著如課文遂將秦觀改字少游事與馬少游相屬,並系于元豐八年,37歲;又文末署「元祐元年二月一日」,徐培鈞乃繫于哲宗元祐元年,38歲。但秦甫於元豐八年進士及第授官,哲宗元祐元年九月,返高郵,將患有末疾之母親接往蔡州教授任所,與馬少游之遁世心態夐異其趣;且問之於元豐之末,非即改字於當年。秦非以傾慕馬少游歸老而改字,而係受蘇軾弟兄影響所致。蘇氏弟側重馬少游者,旨在揶揄時政,秦之改字,恐出自於對蘇門之追隨與趨同。蘇軾於元豐七年三月之後,十二月之前所作「和秦」詩,即以秦所改之字相稱,此有《次韻滕元發、許仲塗、秦少游》一詩為證,時秦觀36歲。


5.課文p.106倒數行9謂:「秦觀30歲時始入京應舉不第,…並將其詩薦之於王安石,至宋神宗元豐八年方進仕第。…年五十三。」案:秦36歲,蘇軾薦之於王;「仕」為「士」之誤;秦觀生於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卒於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八月,享年52 歲,《宋史•秦觀傳》亦誤為53。


6.課文p.106倒數行5謂:「到了哲宗元祐九年,太皇太后高氏逝哲宗親政,改號紹聖,因坐黨籍而被貶謫出京。」案:哲宗元祐八年九月,太皇太后高氏逝世,哲宗親政;哲宗元祐九年,三月,坐黨籍,改館閣校勘,出為杭州通判;四月,改元紹聖。


7.課文頁106倒數行2–107行6…傷感情調,述秦觀經歷起伏與作品情調之轉折。案:課文於此未確指所述作品為何類文體與風格?一般詩、詞、文分述。就詩言,南宋初年,呂本中於《呂氏童蒙詩訓》中按其經歷,將其詩分為二期:「少游過嶺後詩,嚴重高古,自成一家,與舊作不同。」今已更細緻分為三期矣!頁107行6又謂作品多以兒女私情為題材。案:此應指詞作而言,秦詞寫男女之情,約佔全數詞之一半;其詩有關愛情題材甚少,百不二三,元好問以「女郎詩」一語概之,蓋以偏概全;其散文,以政論、哲理、遊記,及部分小品尤其出色。頁107行6續言其作品(案:應為詞作)於相思愁苦中,寄寓身世飄零之感云云。案:此即清人周濟評論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詞所謂:「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又是一法。」此法係秦詞特色之一而已,並非全稱命題;此又與本頁行14重複,宜移於此處,蓋行12以下論為主。頁107行8引《宋史•秦觀傳》:「觀長於議論,文麗而深思。」案:「深思」二字誤倒。


8.課文頁109行5以用情之堅貞與否,而成了仙凡之別。案:詞以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為依託,想在天外,意落人間,措思極為巧妙。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


9.課文頁109倒數行5–4謂上片強調時間之超越。案:上片強調「時空」之超越,一則表現牛、女橫渡迢迢銀漢,一則渲染一年中僅能於金風、玉露之季節相會一次,但雙方情感堅如金玉之固。


10.課文頁109倒數行3–2謂下筆直寫雙方透過纖雲、飛星方得以相會案:古人傳說七夕之夜,烏鵲為橋,牛郎、織女渡河相會,曲即詠此事。唐五代詞,以調為題,秦觀詞亦沿其例,歌詠牛郎、織女之愛情故事,寫七夕所見所感,將神話故事之意義進一步深化,表現作者對天長地久與堅貞愛情之嚮往及追求,則纖雲、飛星當分指牛、女以扣題。


11.課文頁109行10–11據《詩經.小雅.大東》,謂牛郎織女故事大約在西周就已開始流傳。案:織女、牛郎神話,西周中葉以後或春秋時已見流傳,《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小雅》多作於西周中葉以後,少部分作於東周初。<詩序>云<大東>乃東國人士傷亂之詩,然以為譚大夫所作,屈萬裡《詩經詮釋》謂未詳所據;《漢書.人表》列譚大夫於西周厲王之世。<鄭箋>以為譚國大夫所作,魯莊十年(B.C.684),齊師滅譚。


12.課文頁109行13–17謂牛、女傳說在魏晉時期被渲染一時,續引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梁任昉《述異記》逸文,論者或以其事乃根據《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而鋪衍。案:牛、女故事,尚見於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梁殷芸《小說》。《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實據《詩經.小雅.大東》而,又有一段曲折;二者之間,又雜入「鵲橋」等情節。


13.課文頁110倒數行10引清代黃蘇評語。案:全詞寫牛郎、織女之寂寞,但寂寞中有飛揚;寫牛郎、織女之憂傷,但憂傷中有超脫。這種有入有出之抒情方式明顯受蘇軾等人影響。即因此故,明‧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卷二評語:「七夕以雙星會少別多為恨,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臭腐為神奇。」確實,古來涉及此題材之作品,大多哀怨滿紙,鮮有作達觀之辭;或以七夕一會勝卻人間無數,輾轉相承便成俗套。沈際飛以「化臭腐為神奇」之語評說秦觀此詞,並非虛譽。


14.課文頁110倒數行4–111以朶思〈沙漏〉寫愛情雙方–你我之間在今生的施受如沙漏,進而假借因果輪迴之說,轉而為來生的回報。就施者而言,沙漏的放空,除代表時間的流逝,同時也暗示情感的虛擲、自我存在的潰守;在不對等的關係中,施者無法靠近對得到關愛以補償生命的空缺。又加以發揮說,〈沙漏〉從深情付出寫起,卻又不限於愛情,任何相應的雙方皆可如是感受。案:朶思<沙漏>詩旨在於闡明理想情愛中奉獻犧牲的精神,正如陳義芝所說:「人世間的親情、愛情主客體都可這般看待,放空的沙漏,正是情愛奉獻犧牲的具體表徵,看似放空,其實是融合到另一實體,豐富了情愛的精神世界。」
這情愛的範圍,可由親情、愛情擴及於友情,乃至於有情世界。這情愛的期程,除佛家三世輪迴外,亦可理解為一般的輪迴。這情愛的施受者–你、我,因而可以主體、客體解之。如龔自珍<己亥雜詩>(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古人眼裡,凋謝飄零的落花,總是引起歎息和傷感的「無情物」;然而作者卻看到它有情的、積極有為的一面,「化作春泥更護花」,也是一輪迴;龔氏更用來比喻辭官歸隱的自己,表現一種不甘自棄、繼續奮鬥的回饋精神,表明要在退出官場後仍然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一切,常用來比喻為追求美好事物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且朶思〈沙漏〉既然寫你我的愛情,詩中受者「默默珍惜撿起」我丟掉的一分一秒,則施受之間應不止於「情感的虛擲、自我存在的潰守,…施者無法靠近對方」,末句亦云「沙堡中其實也涵蓋你的蹤跡」。


15.課文頁111行8–9謂:「也暗示發聲者在情感的付出中思去了自我、生命。」案:「思」為「失」之誤。


16.課文頁111倒數行3:「現代中國的繆思」。案:Muses譯繆思、繆司、繆斯,原書「思」作「司」。


(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朶思<沙漏>探究,第七單元跨越時空守候你,《大學國文交響曲》,2008.1初版三刷)




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熒惑與世界上最早的火星人

一. 三國火星人形像描寫:


外貌:

1. 孫休永安三年三月,有一異兒,長四尺餘,年可六七歲,衣青衣。

2. 眼有光芒,爚爚外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語:

預言:諸兒畏之,重問其故,兒乃答曰:「爾恐我乎?我非人也,乃熒惑星也。將有以告爾:三公歸於司馬。」

(應驗:後四年而蜀亡,六年而魏廢,二十一年而吳平,是歸於司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動:

聳身而躍,即以化矣!仰而視之,若曳一疋練以登天。大人來者,猶及見焉。飄飄漸高,有頃而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描寫三國火星人原文:

其文出《搜神記》卷八,作者晉‧干寶(?-336A.D.),《晉書》列傳52有傳:

吳以草創之國,信不堅固,邊屯守將, 皆質其妻子,名曰保質。童子少年,以類相與娛遊者,日有十數。

孫休永安三年三月(《宋書‧五行志》、《三國志‧吳志》作「二年」,當A.D.259),有一異兒,長四尺餘,年可六七歲,衣青衣,忽來從群兒戲。諸兒莫之識也,皆問曰:「爾誰家小兒,今日忽來?」答曰:「見爾群戲樂,故來耳!」

詳而視之,眼有光芒,爚爚外射。諸兒畏之,重問其故,兒乃答曰:「爾恐我乎?我非人也,乃熒惑星(火星)也。將有以告爾:三公歸於司馬。」

諸兒大驚。或走告大人。大人馳往 觀之。兒曰:「舍爾去乎!」聳身而躍,即以化矣!仰而視之,若曳一疋練以登天。大人來者,猶及見焉。飄飄漸高,有頃而沒。

時吳政峻急,莫敢宣也。後四年而蜀亡(A.D.263劉後主),六年而魏廢(A.D.265西晉司馬炎代立),二十一年而吳平(A.D.280年3月司馬炎為晉武帝),是歸於司馬也。

三.熒惑考:

火星除兩極極冠白色,因地表厚沙塵主要成份係氧化鐵(Fe2O3),故呈褐紅色。西方人目為血紅色,藉羅馬戰神Mars(瑪爾斯)命名;古代中國以其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難以預測,故稱熒惑,取義於隱現不定,令人迷惑。今可知火星表面顏色改變,蓋發生火星塵爆。

古人將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稱七政或七曜。據王力所考,先秦古籍所述火星並非行星中火星,而指恆星大火,《詩經》:「七月流火」,即28宿東方七宿中心宿三星,特指主星心宿二,象徵君王,乃天蠍座α星。《史記‧天官書》之火,方指行星中火星,先前通稱熒惑。水星則指恆星營室(定星),見《左傳》莊公29年。

「熒惑守心」(「守」或作「在」),指火星行與心宿重疊。古巴比倫人於其楔形文字記載:若火星退行至天蠍座,則國王應加強戒備,不宜冒險離宮。古代中國有天人感應之說,此罕見星象,若兩火相敵,歷代亦視為朝運兇惡之兆。首次發生於宋景公37年(480B.C.),《論衡‧變虛》:「傳書曰:宋景公之時熒惑守心。....子韋曰:熒惑,天使(原作「罰」,依劉盼遂說改)也;心,宋分野也,禍當君。」據《漢書‧天文志》,其次當秦始皇36年(211B.C.),秦始皇死亡,戰亂頻仍;三則漢高祖12年(195B.C.),又皇帝崩殂之兆;四為西漢成帝綏和2年春(7B.C.),「二月乙丑,丞相翟方進欲塞災異,自殺;三月丙戌,宮車晏駕。」 黃一農教授考中國古代史籍載「熒惑守心」凡23次,偽造達17次(如漢成帝綏和2年);實際應有38次,大抵未記,其間多涉及政治因素。嗚呼哀哉!政治巫術廣播,議論炙熱,能不省思乎?

《史記‧天官書》:「罰出熒惑,熒惑失行是也。....熒惑為勃亂、殘賊、疾、喪、饑、兵。」《正義》引《天官占》:「熒惑為執法之星,....其精為風伯,惑童兒歌謠嬉戲也。」漢以童謠乃熒惑之氣導童子使言。《晉書‧天文志》:「凡五星盈縮失位,其精降于地為人。歲星降為貴臣;熒惑降為兒童,歌謠嬉戲....。」晉直謂熒惑之精化身兒童,以歌謠嬉戲示警人間,則本文異兒從可知矣!劉盼遂《論衡集解》引唐‧潘炎<童謠賦>:「熒惑之星兮列天文,降為童謠兮告聖君。」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