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大學國文魔法書:新聞稿/書評商榷

第八單元 「新聞稿」之疏漏(指2006版)

1.p.189-191:課文「一、什麼是新聞稿」主要說明新聞之定義,但課文並未交代本節主體──新聞稿之意義?課文對新聞之定義,採分析式,但並未對新聞一詞作出完整性描述?本節課文又極其蕪雜,難以理解,又如何讓同學閱讀?課文行文中引述字、辭典,不具專業性?p.190行4-5謂「以上這兩者,都是平實可信的說法」,然而,行6乃謂「但這些說法是不足的」,既不足,如何可信?文中言及資訊供需動機與根源動機如何區分?課文歸納新聞之定義有四點,第三點僅謂「新聞必為及時而正確的報導」,與喊口號何異?蓋編者不知新聞報導內容有三原則!第四點應再加申說,何以只有新聞之「原始需求來自於人的文明」?

2.p.191:「二、新聞稿的獨特性與學習價值」中,自實際面說明新聞稿之學習價值,並未能掌握新聞之本質意義,故成無根之言?

3.p.192:「三之(一):新聞的類型」之分類標準有五,課文第1項標準係「按新聞所報導事件之性質來分,有事件性新聞和非事件性新聞」,第一句既云「所報導事件」,第二句卻言「非事件新聞」,似上下文矛盾;且僅有標語,難以判定其內容與正確性?課文第2項標準係「按報導內容分」,內容無窮,難具規範性意義?課文第5項標準係「按寫作特點分」,「寫作特點」之涵義不明確;又與第1項重疊?其實,新聞類文體只有兩大類!

4.p.192-193:「(二)新聞稿的結構」之1言「倒金字塔式結構」有4,p.193行2-18對4項結構加以說明,應分別移入對應之項次,俾易於了解;課文「(4)結尾」謂需有力…,然而,並無具體寫法?課文對「前言」之說明不全,尚遺漏重要事項?課文又提及「此外,在後續內容中…」,其歸屬不明?

5.p195:「四、新聞稿的寫作要點」含「(一)寫作原則」、「(二)寫作過程」、「(三)成功的新聞稿寫作」,以「寫作要點」總括三項,顯屬牽強?

6.p197:「(二)寫作過程」應前置,因似先有「寫作過程」,後有「寫作原則」?「(二)寫作過程」之4與「(一)寫作原則」之1重複?

7.p.198:「由於閱聽新聞的是大眾…」言新聞寫作涉及通俗、流行之語言問題,應另列(6),並舉實例,乃有學習成效?

8.p198-200:「(三)成功的新聞稿寫作」所述寫作技巧8原則與余先生文字6變態,應移與「(二)寫作過程」之「5.檢討文章」相整合,因課文亦明言「以上,是新聞稿的基本要求」,並非屬於高階成功寫作方具有之元素?

9.p200-201:述「成功的新聞稿寫作」4元素,但是,第3項與「(二)寫作過程」說通行、流行之語言問題相重複,又不盡契合?可知此項並非什麼成功寫作?第4項謂「適可而止」,應是新聞寫作之基本要求,亦非什麼成功寫作?「(三)成功的新聞稿寫作」4元素應與前(一)、(二)項整合?

10.p201-207:「參、示例與說明」舉五例,但與課文所言「類型」似乎又無關?又幾未就「結構」分析,無助於同學之學習,甚感奇異!


第四單元 書評之疏漏 (指2006版)

1. 課文88頁謂「書評即有關書籍評論之文章,可以包括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按:一篇文章非書籍,應稱「文評」;又謂可以包括「以影像為主之電影」,按:電影非書非文,電影評論謂之「影評」。

2.課文88頁謂書評內容至少包括客觀敘述與主觀評論,按:主、客觀兩項與89頁所述重複;課文謂客觀敘述多屬介紹「知識之內容」,何謂「知識之內容」?又88頁所述與89頁所述第一項不合,應整合。

3.課文89頁謂中國古代不少序跋,如<毛詩序>、(唐)杜牧<李賀歌詩集序>、(清)曾國藩<書歸震川文集後>等;或提要如(漢)劉向《七略》、王堯臣《崇文總目》、晁公武《群齋讀書志》(課文誤「郡」為「群」)、陳振孫《書錄解題》、《四庫全書總目》等,乃接近(現代)書評概念之文章或專著,而逕稱為古代書評。按:此處應指明序跋、提要,與現代書評各自產生之緣由與獨具之體例,則自然可知序跋、提要與現代書評類似與相異之處。提要與書評固然均可含評論,但前者側重文本中心內容之簡敘,後者則以評價為中心;且古代另有史評、詩文評,故不宜逕謂提要為古代書評。序跋亦自有其體例。

4. 閱讀書評之第二類目的,課本90頁標題作「以『文本』之作者為主要目的」,重點在於「作者」,未能貼合行文內容,應改為「以特定作者所創作之文本為主要目的」。

5. 閱讀書評之第四類目的,課文90頁標題作「以書評之作者為主要目的」,重點在於書評之「作者」,未能貼合行文內容,應改為「以書評作者之寫作特色為主要目的」。

6. 課文89頁「二、閱讀書評」,其下分「(一)如何選擇適當之書評」、「(二)區辨不同書評之特色」二項,說明閱讀書評時,經常面對之問題。按:此處所述,均為選擇適當書評所應考量者,應改為:(一)依閱讀書評之目的,選擇適當之書評、(二)依書評種類,選擇適當書評。課文亦當交代此二項之關連性:前者定方向,後者定實質內涵。

7. 課文p.96-104「示例與說明」:按:(1)課文以《四庫全書總目》、《經典常談》為例,應另列現代書評、文評,既符合實用文之初衷,亦便於於學習;又同學未諳「文化研究」,高標「後殖民文學」名作《奧斯卡與露辛達》之書評,恐難以理解。(2)課文誤以《四庫全書總目》屬古典書評,實則「提要」與書評相關而自有其體例。

(來自Bookman:人文願景)
http://168hy.blogspot.com